徐宋之争终谢幕
杜婕
徐,即徐远翔,阿里影业前副总裁,编剧出身,IP派;宋,即宋方金,编剧,代表作《手機》(电视剧)等,原创派。
这场论争交锋绵延3年,淅淅沥沥,成了编剧史甚至娱乐史中的标志性事件。标志到什么程度?成了一个人设。徐远翔自己透露,去年夏天他演了一部网络大电影,导演让他扮演娱乐毒舌的首席记者贾新闻,采访过程中起了冲突,男主角出手点火,吓得贾新闻赶紧躲,边躲边喊:“别杀我,请给我指条生路吧!”这是导演特意给他设计的一句台词,调侃两年前他的“著名言论”。
一番你来我往后,徐宋相约在2017年9月23日的编剧嘉年华上做个“了断”。
徐远翔“挑起事端”
话说2015年11月底,编剧界开了一个编剧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讨论的焦点是在IP风潮之中,编剧如何坚守原创,提升自己的存在价值。没想到徐远翔“杀”了出来。彼时他担任阿里影业副总裁。
徐远翔在主题为“给编剧指条生路”的演讲中表示,在“阿里影业不会再请专业编剧”后,将请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仁小说作者,从最优秀的人中挑10个组成一个小组,让他们写故事,并以杀人游戏的方式不断淘汰,最后剩下写得最好的,给予重金奖励。他说这才是编剧的“生路”。
在这样“生产”了剧本之后,“IP(淘汰机制下产生的原创故事)+明星+概念=票房收入”的公式将起决定作用。
徐远翔的这番言论引发了编剧界的“地震”。
众多大咖编剧对徐远翔的说辞以及他所表现的傲慢无礼的态度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挞伐、谴责,并宣布会终生拒绝与阿里影业合作,董润年(《老炮儿》编剧)、汪海林(《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宋方金等在微博上表示“阿里影业,走好,不送”。
就这样,徐远翔把他以及他背后的阿里影业置于编剧们的对立面。
阿里影业固然是个“巨人”,但结果却具有戏剧性,徐远翔说:“这件事始终是一个阴影,我不想在阴影下生活,也不想给老板们添堵,半年后辞职离开阿里影业,重回编剧帮。”
然而,这个剧并没有结尾。
宋方金“约架”
9月23日编剧帮举办了一场编剧嘉年华,是去年编剧脱口秀的升级版。也许是气势很盛,活动半个月前,宋方金便隔空喊话“IP推手今何在,敢否来战九二三”。谁料不久便收到徐远翔的应战。
徐远翔如约来到编剧嘉年华大会现场,正面应战宋方金。在《我的IP主义观》的演讲中,他首先解释了当年的言论,“比较严谨一些的说法应该叫大众购票心理学,如果你渴望高票房、给投资人带来利益回报,你就必须研究大众的购票心理行为,去为大众而不是小众拍电影。”
他还梳理了原创与IP的“恩怨”,阐述了编剧的独特性和IP的转化能力,强调“原创不能衰,IP不会死”,他认为当下最热门的电影《战狼2》已经确立了超强的IP属性,拍摄续集存在逻辑上的合理性,首先它自造了一个超级IP,而且编剧水平一流,因此他看完电影后就立刻向当时在场的编剧之一的刘毅表示了诚挚的敬意。面对过往和编剧的“恩恩怨怨”,徐远翔还特别强调,“这些纯属我的个人观点,如果把这个帽子扣在阿里影业的头上,我觉得不公平,请放过阿里影业,向我开炮!”
与徐远翔的“认错”、“谦恭”、“护主”相比,宋方金表现了“压迫感”。他将演讲演绎成了脱口秀,题目是《一剑可当百万师》,气概磅礴。他表示非常支持与徐远翔的观点交锋。但他总结近几年的IP现象后,依然认为“大IP+小鲜肉是中国影视界最大的骗局”,“从今年开始,大IP最后都死无葬身之地,但是都还要请真水军造一块假数据的墓碑宣布自己肮脏的胜利,他们管这个叫口碑营销,实际上叫墓碑营销。”态度鲜明,斩钉截铁。
继续相煎还是握手言和
尽管徐宋两人同台演讲,但“擦枪走火”的味道还是很浓。虽然此次编剧嘉年华上,徐远翔选择了“原创不能衰,IP不会死”的两头讨好的态度,但是他毕竟把“窗户纸”捅破了,赤裸裸地让编剧们看到剧本创作产业链的残酷。而且事实上,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大公司在拍电影时,首先考虑的就是IP。这无疑给编剧界很大的压力。
《老炮儿》编剧董润年认为,将贴吧吧主和无数同仁小说作者圈养在一起厮杀,这不叫创作,而是养蛊。创作从根本上关乎的是人心,而不是金钱。显然他对IP派的做法依旧耿耿于怀。
但事实上呢,媒体人阿历克斯对《中国名牌》表示,像宋方金、董润年这样的一线编剧并不受IP热潮的冲击,反倒是社会资本向影视界的涌入,让他们的行市水涨船高。他们自带的雄厚的原创能力,恰恰是这些“外来野蛮人”追逐的猎物。所以,5年或10年内的工作都早已预定,奶酪永固,生活无忧。他们之所以“出头”,多半是因“行业领袖”的使命感所驱使。
那么是编剧行业遇到了危机?这似乎是问题的重点。事实上,IP派给编剧界带来的危机,体现在对二三线编剧的威胁上。具体说来,二三线编剧的原创作品较之以前更难获得出头机会,即使被影视公司相中,也很难能获得拍摄的机会,最终被束之高阁。
当然,仅限于原创产品。事实上,IP的繁荣的确给编剧们开辟了另一条“生路”。除了一线编剧能够实现原创梦外,二三线编剧,尤其是新入行的菜鸟编剧其实主要是以改编剧本为生的。IP的滥觞恰恰是给了他们更多的写作机会,并因此日子过得更加滋润些。徐远翔的言论不过是揭露了一些事实,这就是有很多网络写手和编剧正翘首以盼被“圈养”,尤其是被BAT这样的大公司看中。虽然这种说法有些不堪,但事实就是如此,不容抹杀。
编剧李正虎也认为,IP对编剧的冲击主要针对二三线编剧,但影响有限,不会因此就没饭吃了。在资方眼中,二三线编剧最适合从事IP改编剧本的工作,因为这些编剧写过几部上星播出的作品。有一定的创作能力与创作经验,这些编剧受到的冲击将是他们原创的一些剧本。
腾讯集团首席运营官、腾讯影业董事长任宇昕透露说,腾讯影业正在开发的影视作品里,有超过60%改编于文学和动漫IP。他们最近一下便发布了43个影视项目。显然,这种庞大的项目群,如果完全靠原创,也是无法支撑的。当然他的透露也表明40%的项目是来自于原创的。
IP和原创之间是否就像腾讯影业的做法那样达到了某种平衡?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影视市场的大饼是越做越大的,IP派和原创派都具有广大的生长空间,他们之间的恩怨在很多观察者眼里也只是一个矫情的表情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