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饭店:透过这里 品味中国

中国名牌 / 2018年02月27日 05:14

设计

民族饭店的饕餮之旅

吕天骄

每个走在西长安街的行人都会看到北京民族饭店,与川流不息的长安街相映的是民族饭店的沉静,有着一种从容大气之美。

建国10周年“十大建筑”中惟一保持原貌的老酒店——北京民族饭店,从国庆10周年庆典的少数民族接待,到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再到各国政要元首随行团下榻,从某种意义上,北京民族饭店更是一位新中国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这里有很多故事,这里又有很多精彩瞬间,北京民族饭店经历过58年的风风雨雨,就如同一位老者伫立着,沧桑阅尽,依旧芳华耀世。

史无前例的诞生记

很多北京人都知道北京民族饭店是曾经赫赫大名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但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在 “十大建筑”的规划图纸上民族饭店的原名曾经叫作“长安饭店”。那为什么后来改名叫“北京民族饭店”呢?这背后有一段周总理亲自取名的故事。

时间回到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戴河召开,会议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如何筹备建国十周年庆典。经过研究讨论,会议最终决定在北京兴建一批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十大建筑”工程,展示建国十年的建设成就,这其中就包括北京民族饭店。

在当时,国务院十分看重十大建筑建设的工作,据说当时北京民族饭店的选址,是周恩来总理和北京市领导共同实地考察了后,亲自选定的地理位置。

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筑规划,“十大建筑”工程经过中共北京市委与设计专家多次研究,并于1958年12月底上报中央政治局讨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同志亲自参与了讨论。

北京民族饭店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1959年初,周总理在北京玉河桥审查人民大会堂模型时,仔细看了挂在墙上的长安饭店图纸,他若有所思地对在场的市领导说:“我觉得长安饭店这个名字不错,但是我觉得还应该给它起一个代表性的名字。”

听后,市领导们便提议让周总理给饭店起一个更合适的新名字。于是,周总理思索了一下说出了“北京民族饭店”这个新名字,在场的领导们想了一想,无不觉得这个名字好,更加合适。

一来北京民族饭店将要为服务国庆10周年少数民族代表入驻的,二来紧邻着民族文化宫,北京民族饭店建成后又将继续承担接待全国的少数民族代表的任务,北京民族饭店的这个名字更贴合当时的政治需求,为当时的民族饭店建造蒙上了一层“民族大团结”的政治面纱。

说到北京民族饭店建筑的设计,曾参与设计施工的原北京建筑设计院结构设计师许楹回忆道,从1958年6月开始,前后共拿出14个方案进行比较,才最终确定建筑方案,虽然工期紧迫,但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19 59年9月5日,北京民族饭店提前竣工并交付使用,一度创造了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当时的北京民族饭店装配在全国是首屈一指的水平,饭店所有的建筑工程全部采取预制装备式的结构,提前预制成型,到建筑现场统一组装的形式。建成后的民族饭店高48.8米,包括地下室共13层,建筑俯视呈“F”型,建筑面积为34145平方米,有客房597间,可供1200人居住。

北京民族饭店的“火柴盒”设计在北京绝无仅有。饭店设计备有空调横管道,按七级抗震设防。当时土建投资约合每间达2万元人民币,已为当时饭店之冠。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北京民族饭店的建筑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大气的外观设计风格历久弥新。

民族饭店自1979年至2007年,经历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改造。每一次改造之后,民族饭店无论从硬件水平,还是经营水平,都会上一个新台阶。

1979年,国务院副总理古牧在国家计委会议上专门就利用外汇问题做了重要指示后,民族饭店获得了700万美元和200万人民币的贷款,并享受国家特别的进口税优惠政策。同年2月与香港侨美旅游事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改扩建合同,成为北京市最早利用外汇搞建设的企业之一。1980年开始,饭店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全面停业改造,1985年恢复营业。

改造后的民族饭店,营业面积增加了11000平方米,增建了一个宴会厅,一座综合行政办公楼,客房增至615套。此外,饭店安装了中央空调、音响、紧急呼叫、语音提示、消防及闭路电视等系统,在原有四部电梯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两部电梯,大大提高了接待能力。1989年晋升为三星级饭店。

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开展。北京市先后建起了许多新的饭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民族饭店自投资金6500万元,历时8年,本着边营业边装修的原则,对客房、餐廳、厨房、大堂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再次更换了客房的家具、地毯、灯饰、在客房内增设了小酒吧,更换了六部电梯,增设了饭店保安监控系统。

2004年,民族饭店投资1040万元新开“天下一品”餐厅,树立了民族饭店餐饮经营品牌。2007年,民族饭店进一步对5-8层客房及磨坊咖啡厅进行了改造和装修,并新增了健身房,独具匠心的设计使民族饭店的风格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次大规模改造后,2009年民族饭店迎来了四季中餐厅开业,饭店的硬件水准在北京所有餐厅中首屈一指。华灯初上,长安街繁华尽收眼底,客人来此,如同进入老建筑的艺术殿堂,令人久久回味。

一碗汤面 结交友谊

1972年北京民族饭店接待了原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团,随后中美关系回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来到中国,北京民族饭店就成为了外国人在中国的首选酒店,这里也成为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第一个窗口。

美食无国界,可以最快的时间中拉近人与人距离。北京民族饭店原餐饮部副经理张根弟讲了一例卖了30年的“伍拾汤面”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北京民族饭店常住客人中,有一位日本公司驻北京代表叫五十太郎先生,长期在民族饭店内的饭店用餐。有一天,五十太郎先生在餐厅用餐的时候和张根弟聊天:“张经理,我特别想念一道素菜品。”endprint

“五十先生,是什么美味让你如此想念?”张根弟问。

“做法是肉丝煸炒过之后放入圆白菜、胡萝卜和木耳一同炒。”

“就这样?”

“是的。”

就是这么一问一答的偶然闲聊间,让五十太郎先生不经意吐露的心声,却被张根弟经理默默记在心里。随后,张经理就让厨房根据表述的制作方法为五十太郎先生烹制了这道素菜品。

有一天,五十太郎先生像往常一样下班归来,拖着疲惫的身体重重的把自己扔在常坐的位置,正准备点餐时,一丝熟悉的香气从哪里飘来,而且愈来愈香、愈来愈近……说时迟那时快,犹如从故乡从母亲的厨房漂洋过海而来,一碗热腾腾的汤面端到五十太郎先生的面前,他喜出望外,品尝后觉得非常好吃。

五十太郎先生对张根弟表示:“张经理,我有一个不情之请,这碗面可否用我的名字命名?”当时,张经理并没有直接答应,礼貌回应道:“既然是民族饭店的菜品,应该由民族饭店决定。”

“那好吧,您说的也对。”五十太郎先生回答道。

过后不久,这位五十太郎先生又提出想吃一碗素汤面,只要把这个素菜和面结合就可以,餐厅依旧按照他的要求进行了烹制,五十太郎先生用餐过后很是感动,有了一种回家的温暖感。

于是,五十太郎先生再次跟张根弟经理提出菜品命名的请求,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给菜品留下自己的印记。一来二去,张根弟便和五十太郎先生相处成为了朋友,便协调饭店更新了“伍拾汤面”的新菜名。

后来,听说这位日本友人每逢来到北京民族饭店,这道菜便成了必点美食。归国后的五十太郎先生更是将自己的家人带到了北京旅游,每次入驻都是选择在北京民族饭店里居住,希望让自己的家人能认识新中国的变化,传承这份和北京民族饭店的友谊。

在老员工的回忆中,咕咾虾球、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陈香大排等等这些北京民族饭店的中餐菜品,都曾经受到外宾的热爱。据说曾任开国第一宴主厨之一的王杜昆,后由北京饭店调到北京民族饭店任淮扬菜主厨,在当时保证了民族饭店的菜品高水平,更使得民族饭店的中餐受到了外宾的称赞。

民族饭店的故事拉回到2009年4月9日,饭店收到了一幅由知名书法家米南洋亲自泼墨的“德高情重”四个大字的牌匾。原来是民族饭店茶艺坊的员工在清理时发现座椅上有客人遗失的内装有十万元的纸袋,虽经监控录像基本确定了失主,但由于缺少联系方式使这一巨款一时无主。

遗失物品一个月后,茶艺坊的员工凭借对录像带的印象辨认出了再次来到民族饭店、却对财务遗失毫不知情的失主,失而复得让这位客人感动不已,于是便有了4月9日赠送牌匾的一幕。当时作为工会副主席的荀国斌回忆说,同遗失的巨款数额相比,民族飯店一名普通服务人员的年收入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民族饭店数年来对员工的善待、对员工所秉持的不变的爱,促使一名普通员工做到时刻以维护饭店的名誉为己任。

民族饭店接待过很多重要任务,而这些接待任务无一不是凭借着员工的出色工作而获得成功,其中还不乏很多感人的事迹。北京奥运会期间,民族饭店专门派出了一个59人的团队服务奥运,其中年龄最大的员工已经55岁,而最小的员工年龄只有17岁,虽然年龄跨度大,但丝毫没有影响团队的出色发挥,一名叫王本的小伙子负责送货,在奥运会期间每天在硕大的“鸟巢”场馆穿行,脚磨破了,他硬是坚持着“轻伤不下火线”的干劲儿,坚持服务完整个奥运会和残奥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伍拾汤面”是北京民族饭店与众多国际友人友谊的见证与“缩影”,张根弟表示,北京民族饭店早在1986就开始举办广西、山西、云南、贵州等地的地方特色美食节和小吃节,可以说最早的“美食节”创新雏形就出现在民族饭店内。

北京民族饭店内的四季厅是饭店的中餐代表餐厅,它的前身就是1959年开设的清真餐厅,曾经接待过少数民族代表团,专门请来了烹饪穆斯林餐食的专业厨师为之服务。为此,北京民族饭店在餐饮的民族习俗方面做足了功课,为了传承酒店这一历史特色,民族饭店不定期举办各种特色的地方美食节。

上世纪80年代的民族饭店举办的“国际御厨峰会”,参加峰会的分别是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御厨,英国、法国、台湾等等。会议行程中一共安排了4场宴会,分别在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全聚德、仿膳进行,这在当时是中国国内举办最高规格的宴会。

综合考量这场晚宴的地点和菜品风格,北京民族饭店决定准备一场回顾历史的“宋宴”,特别邀请杭州八卦楼(现在的楼外楼)共同合作杭帮菜。为了还原《宋史》中曾经记载“宋宴”的样貌,北京民族饭店可谓是为了这场国际盛宴会量身定做全套的服务方案,北京民族饭店从菜品确定、服装定制到一茶一器、一杯一碟,再到配乐、表演节目等等,事无巨细,整场宴会是一场从视觉到味觉的整体体验。

当时,北京民族饭店“宋宴”中鳖蒸羊、橙上虾、两熟鱼等受到了世界国际大厨的好评,其中一位华裔的法厨(负责为法国部长服务的厨师)曾经对北京民族饭店这场前所未有的盛宴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他见识到和品尝到的“最记忆犹新的”一场晚宴。

北京民族饭店公关部主管朱佳告诉记者,从2013起,民族饭店更扩大美食节推广从民族走向世界,与各国使馆、全国友协、北京友协、贸促会进行合作打造不同国家的国际美食节,先后举办了西班牙、匈牙利、美国、意大利、斯里兰卡、黎巴嫩、东盟地区国家等20多个国家的美食节,让京城的食客可以不出国门感受异域的美食和文化风情。

11月20日,北京民族饭店第三届匈牙利美食节开幕,通过美食的让消费者领略更加丰富多元的匈牙利文化,民间艺术以及音乐艺术,为美食节平添了诸多亮点。北京民族饭店的广告语这样写道:“来不及涉足匈牙利,那就在长安街上的民族饭店品尝匈牙利美食,何尝不是一种味蕾的享受。”

为了让消费者品尝最地道的匈牙利美食,美食节联合匈牙利大使馆、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共同举办,邀请了匈牙利的明星厨师迪马尔.阿尔宾现场助阵,同时期举办匈牙利圣诞文化市集的系列主题活动。

“文化是美食的引擎,美食是文化的延伸”成为了美食节的主题,北京民族饭店希望赋予美食节更多的文化元素,从匈牙利民族菜式和葡萄酒文化的展示,延伸到举办不同主题的新活动。另一面,北京民族饭店不仅将国际美食“引进来”,同时“走出去”,将中国美食带到世界,先后前往意大利、斯里兰卡、黎巴嫩、比利时等国家举办中国美食节。

朱佳表示,北京民族饭店为了适应消费需求的演变,也在不断在餐饮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北京民族饭店既有历史传承的桥梁纽带作用,又愿意以美食搭建起民族与世界的链接,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延续下去,继续打造“民族饭店”这一具有58年历史的饭店老品牌。endprint

1.爱家家居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爱家家居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爱家家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爱家家居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爱家家居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