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戏院:走进戏曲之门

中国名牌 / 2018年02月27日 05:14

生活

应长安大戏院邀请 南通京剧票友今启程赴京

杜婕

张春秋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弟子,1964年出演现代戏《红嫂》中的“红嫂”一角,蜚声全国。她八十多岁时最后一次演出就在长安大戏院的舞台,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大的年纪还要在长安大戏院演出?她说:“在长安大戏院这个全国著名的戏院演出,全国观众便知道我还在,便能找回当年的感觉。”而老戏迷说,四五十年前看过张春秋先生的戏,现在再看她的风采,不减当年。学戏的也来看她演出,为的是观摩前辈艺术家的传承和神韵。

东长安街上的建国门内7号是光华大厦,其左边是国际饭店,右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厦的正门是古色古香门楼,上书“长安大戏院”五个金字。

记者前去采访时,正逢每月第一周的周日上午“走进长安戏曲之门”的活动。走进大门,眼前一亮,宽阔的大堂洒满暖暖的阳光;抬头望上,是一盏硕大的白色吊灯,想必在寒冬的夜晚也是暖暖的。左楼梯,右扶梯,上得二楼,墙上展示梅尚程荀旧时的戏照,橱柜里悬挂老戏服;戏服短小,可见百年前出生的他们身量并不高大。

推开剧场的门,里面正在举行票友演出。来自山南海北的票友引吭高歌,戏迷们聚精会神,不时喝彩。剧场里的格局很有意思,古今杂合。后面是一排一排的座位;前排則是一桌一桌的茶位,观众边喝茶边听戏,像极了旧时的戏园子。

总经理赵洪涛对记者说,这个戏院和戏迷之间的亲情互动从2011年开始,已历80余期,成了很多人固定的节日。

80年老戏园子

2017年长安大戏院建院80周年,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戏院,而当年同样著名的中和、吉祥等则未能延续。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惠生等等京剧大师的剧照和戏服,讲述了其厚重的历史故事。

长安大戏院原址在西单路口,始建于1937年,二层楼,能容1200名观众。创建人叫杨守一。这里原是京都著名的日升大杠房的一个大仓库,后因萧条停业,转让杨守一。杨是北京著名票友。经一年多兴建,于1937年2月1日举行开幕典礼。首场由著名京剧演员奚啸伯主演《失街亭》,胡菊琴主演《玉堂春》,压铀戏是金少山主演的《白良关》。那时候大门口常常立一小黑板儿,上面写着每天的戏牌。

从前著名演员,能挂头牌的,全都自己挑班,很少与其它剧团同台演出。长安大戏院却成功主办过多次营业性合作演出。

“长安大戏院不是谁都能演的”,这是很多名角儿的共同感受。当年著名评剧演员新凤霞说: “一个戏院有一个戏院的行市,我当年就是天桥的,我的《刘巧儿》就是在天桥演的,戏演得好,行市越来越高,场场客满,先是被西珠市口的民主剧场请去,后来被长安大戏院知道了,正好有个演员请假,就让我去救急。结果我连升三级占住了长安。但是我始终知道长安不是谁都能去的。长安的观众厉害,就是长安的场务员都有很高的素质。有一天我演出,观众掌声不断,我很是得意。演出后有位场务员大姐跟我道乏说,‘新老板您辛苦啦!我一听她话里有话,就向她征求意见,她告诉我,您的疙瘩腔确实好,但是越好越不能多给,一多就贫了,艺尽人缘散……我一听,恍然大悟,且受益终身,对‘长安自然敬畏三分,不愧是当年国剧宗师杨小楼为‘长安开台演出《英雄会》的大剧院。”

建国前北京没有话剧团专用的剧场,而长安大戏院在同行业中,是上演话剧最多的剧场。名剧《日出》、《赛金花》、《茶花女》、《复活》、《秋海棠》等话剧都在这里演出过。著名演员白杨、张瑞芳、舒绣文、谢添等,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

长安大戏院真正名噪一时,是因为1950年夏季,毛泽东、周恩来等在这里欣赏了李少春、叶盛章演的《三岔口》,梅兰芳、刘连荣的《霸王别姬》。

赵洪涛介绍说,1989年西单修地铁,地铁口正好开在那儿,加上戏院是木结构,经久失修成了危楼,便拆除了。它旁边的庆丰包子铺、首都电影院等著名老字号后来为了建首都时代广场等等大厦,也被拆除。1994年,北京的媒体开始关注长安大戏院:号称“中华第一街” 的长安街竟容不下一个戏院?在当时北京市政府的支持下,1996年9月27日北京人终于见到了重新开张的“长安大戏院”,而这期间的整整七个年头,北京人看戏、听戏没有像样的戏院可进。

新长安保留了老戏院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格,并配有现代化的舞台设备及其它的剧场设施。可容纳700多人的观众厅采用仿明清风格的装饰,前区的红木桌椅,手绘婴戏图案茶具,清宫食点可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明清时代的戏园子。

新长安的气派让人激动不已,赵洪涛清晰的记得一个细节,重张开业时,嘉宾京剧大师袁世海先生对他说:“小子,京剧这么多年,就冲这大堂那真是造化。”

新长安甚至也演话剧,1998年姜文的《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在此连演10场,陈佩斯的《托儿》也是从此走出去的。

就这样,新的长安大戏院成了北京的一个新的地标和名片。老品牌焕发新活力。

专属品牌荟萃

新长安开业前,新凤霞叮嘱赵洪涛:“行市要高,门槛要低。剧团和剧场要并力求财,长安尤其要与观众和演员建立水乳交融的关系。”

来长安大戏院票一场,是来自全国各地票友们的梦想。一位女票友激动的表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因为这是梅兰芳唱过的戏园子,如今我也在这唱了。”

当然这也是许多戏迷“过瘾”的地方。每次活动,10元20元的票,700多张一抢而空,有的戏迷夜里就来排队。多年不见的老友在这会聚会。台上唱得过瘾,台下听得入迷,其乐融融。这里甚至能见到来自北大清华的女老生和男旦。

赵洪涛记得2013年的一个大雪的早晨,他7点多钟赶到戏院,想不到大堂里竟满满当当全是各地来的戏迷,很多都是前一天就来北京做准备了,女士穿着旗袍,男士穿着中山装或西装,画着精致的妆容。再大的雪也阻碍不了他们来这儿“过瘾”,来这儿“舒坦”,实现多年的愿望。他说:“今儿在这高兴了,其他事就没有了。”“两方高兴,一方踏实”。endprint

长安大戏院还有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就是每年重阳节举行的“霜叶红于二月花”老艺术家专场。参演者起步60岁,最年长的参演者是95岁。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慧芳来这里演出,上台前心脏病犯了,吃了药也要上台。她说,戏比天大。

每年8月15日中秋节,长安大戏院还要举行“天涯共此时”全球华人京剧演唱会,来自大陆、台湾、美国、加拿大、澳洲等地京剧名家及票友会聚一堂,昭示京剧国际化的努力。

京剧是角的艺术,所以长安大戏院也着力推角、推人,每年五四青年节要和央视戏曲频道合作举行青年京剧演员的专场,专选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每人一段,多彩纷呈。

老中青少加票友,专业加业余,提高加普及,国内加国外,长安大戏院的专属品牌将京剧的方方面面统统包揽其中。

传承与创新

自打新长安大戏院开业,赵洪涛就任总经理,迄今21年。从当年的800多万流水,做到现在的2000多萬,他也是感慨良多。

重张开业时,京剧市场低迷,作为一个自收自支单位的总经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成了长安大戏院的宣传口号,旅游京剧成了一个最大特色,许多外国旅游团在登长城、逛秀水街、吃烤鸭后,晚上的旅游项目便是到长安大戏院看《白蛇传奇》等。

为了让外国旅游者理解、欣赏京剧,长安大戏院与北京京剧院等联手合作,编排出适合外国旅游者观看的整台旅游京剧。剧目都是经过编剧、导演精心编排的,尽可能包容京剧艺术的各个行当,但又让观众能看懂。例如《白蛇传奇》,讲述的是蛇与人的爱情故事,文化隔阂少,而且具有神话玄幻色彩,颇有世界风。配合与演唱同步的中英文字幕,外国观众便能深入剧情。长安大戏院晚场的旅游京剧专场,每天都有,天天都是京城的文化一景。

赵洪涛说,旅游京剧推广了中国文化,同时把京剧和长安大戏院的名气又打了出去,市场慢慢回暖。2000年开始恢复传统戏的演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目有:《龙凤呈祥》、《凤还巢》、《锁麟囊》、《金龟记》、《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秦香莲》、《四郎探母》、《赵氏孤儿》等,一大批知名演员如:李世济、李维康、于魁智、孟广禄、李胜素、张学津、赵葆秀、王蓉蓉等登台亮相。戏迷们连呼过瘾,一位戏迷甚至看了50遍《锁麟囊》,长安大戏院的名声再次屹立。赵洪涛记得,在售票厅遇到一位下岗女工,她省下生活费,给自己的老爹买了两张戏票,就是为孝敬老人圆梦长安。

为继承传统,传承京剧,长安大戏院举办了谭鑫培一百五十年诞辰的纪念演出,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以及王少楼、孟小冬等艺术大师的纪念活动,对比较式微的言(菊朋)派、奚(啸伯)派、黄(桂秋)派、徐(碧云)派、麒(周信芳)派的艺术传人以及男旦演员、武戏演员也都给予特别的关照。从学术方面组织的余叔岩“十八张半唱片”的欣赏晚会也让许多观众回味无穷。

随着国家大剧院和梅兰芳大剧院的兴起,戏迷们虽然被分流了,但长安大戏院的上座率仍然保持在60%--70%,每年达280—310场,可说是除了装台时间,每天都在演出。究其原因在于其面向平民百姓的风格,长期以来控制票价,即使是春节档,最好的角,最高票价也只有880元,而低至30元,得到戏迷的认可;同时它善待艺术家,“没有架子”,提倡京剧传承,所以艺术家们常说“到长安演出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

观众翟先生对《中国名牌》说:“长安大戏院非常大气、奢华,我这次陪80岁父亲来北京旅行,专门去看戏。刚好遇上纪念谭鑫培活动,晚上演出的京剧很精彩,艺术价值高,演员表演精湛。工作人员态度和蔼,服务周到。”

另一位观众小吴则这样说:“在当今浮躁氛围下,静下心来,看看戏剧,继承国粹,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如今北京的戏曲市场呈现的是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和长安大戏院三足鼎立的局面。如何在竞争中生存与发展,赵洪涛认为市场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竞争比拼的是服务。同时每个剧场都必须有自己的定位,长安大戏院每年的京剧剧目占比是三分之二,其他戏曲剧目是三分之一;同时北京剧团的演出占三分之二,外地剧团占三分之一。所以长安大戏院既是北京的戏曲平台,也是全国的戏曲平台。

在谈到京剧的创新时,武生出身的赵洪涛认为,京剧创新不足,其本体的发展不够,目前还活在传统剧目中。虽然也有不少机构在“创新”,但是传承不足,流于形式,不能成为“吃饭的戏”。老辈人说,十年磨一戏。有些机构六个月出一戏,那什么也留不下。他说,长安大戏院没有剧团,但如果有合适的机会,愿意和一些机构合作,做些创新的探索。

21年了,新长安也渐渐变老,硬件设施变化不大,但它的软实力却与日俱增。它与全国几乎所有的京剧院团、戏曲院校、京剧票社、流派传人、退休老艺术家和学术单位都建立了联络网和档案信息资料库。赵洪涛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看好戏园子,请得来角儿,留得住观众,让门楼上那五个大字永远金光闪闪。endprint

1.爱家家居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爱家家居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爱家家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爱家家居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爱家家居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