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疯子也是天才,向疯子致敬
李翔
这么多年来,我像畜生一样工作,感觉被疲倦所侵袭。除了唯一喜欢,但无法养活我的一件事:小说,并没有明确的未来。”1966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写给好友普利尼奥·门多萨的一封信中感叹道。
他刚刚写完一部名叫《百年孤独》的小说,已经精疲力尽,尽管预感到这会是一部杰作,但却并不完全自信。在回答一个朋友关于小说的询问时他说:“我手上所有的,要不是一本小说,要不就只是一公斤重的纸,我还不确定是哪一个。”对作家而言,当务之急是要赶快开始赚点外快,以想办法偿还在写作期间他和妻子欠下的债务。
作家杰拉德·马丁描述大师如何将手稿寄出:“仿佛两个大灾难的生还者一样,加西亚·马尔克斯陪着梅塞德斯到邮局寄文稿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包裹里有490页打好字的文稿,柜台职员说:‘82比索。马尔克斯看着梅塞德斯在皮包里翻钱,他们只有50比索,只能寄大约半本书。马尔克斯要柜台后方的职员像数薄片培根一样,一页一页地数着纸张,数到50比索够寄的张数。他们回家把电暖炉、吹风机、果汁机拿去典当,回到邮局寄第二批稿子。”
那是个文学仍然能够创造奇迹的年代。倚仗后见之明,毋须多言,我们已经知道《百年孤独》将为加西亚·马尔克斯加冕,让他成为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伟大的作家。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和一个狂热粉丝,阅读马尔克斯的作品,一直带给我巨大的喜悦。我曾从图书馆中借出所有马尔克斯作品的中文版拿去复印,也曾将一些较难找到的作品的复印本送给过一些朋友,比如《电影导演历险记》和《迷宫中的将军》。
总会有一些人让我们感觉到,能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或者至少有交集,是一个莫大的荣幸。他们会用他们巨大的创造力照耀我们,让我们感知到,充斥在这个世界上的,并非只是日复一日的庸常生活,还有人类自身所能创造出的美与荣光。加西亚·马尔克斯就是能让我产生这样感觉的一位作家。
在史蒂夫·乔布斯去世时,我曾经对当时的同事说,我认为加西亚·马尔克斯一定能够理解史蒂夫·乔布斯,他们都是人类中的巨匠,身上拥有让旁观者目瞪口呆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对于效仿者是无效的,它不是一个普通人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所能习得的。这两个天才以不同的方式使人类受益。加西亚·马尔克斯通过写作;史蒂夫·乔布斯则通过商业。加西亚·马尔克斯用语言编织了另外一个世界——《百年孤独》的读者会对马孔多印象深刻,马尔克斯的野心在他写出这句话时就已经昭然若揭:“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点点。”史蒂夫·乔布斯则一直想要营造一个封闭的花园,他像个工匠那样修建围墙,力求尽善尽美。
我不知道乔布斯是否读过马尔克斯的作品,他是否能在马尔克斯的奥雷良诺上校或玻利瓦尔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权力总是试图将人变成一个模样。同样,我也不知道马尔克斯是否使用苹果手机,他是否欣赏乔布斯将人类的时间变得琐碎和匆忙的方式——苹果手机开启了一个让人时时不忘低头玩手机的时代。有可能马尔克斯会像略萨那样对之深恶痛绝,但也有可能他会像菲利普·罗斯那样连续很多天去研究自己的iPhone,并且自得其乐。谁知道呢?
这篇语无伦次的文章并不是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一次悼念。它只是一个为他的创造力震撼并受益于他的人,对这样一位天才的致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