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打开更多商业可能-为梦想加速,邦美智洗 绝杀 胡海泉百万...
我们将远大集团的创始人张跃放在封面上,不是因为他早就是中国最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也不是因为雾霾让人注意到远大的空气净化技术,也不是他最近的狂想项目世界第一高楼。原因是,无论他的很多想法是否最终全部实现,或者说能在多大程度实现,他都体现了商业带来的更多可能。
张跃是《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2002年他的排名是26,不过,由于他始终顽强地拒绝资本的介入,也不想将公司公开上市,他的排名在近年来不断下降。2013年,他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的最新排序是206位,《福布斯》估算他的个人财富是54.9亿人民币。
他的生活曾一度被媒体视为超级富豪生活方式的代表。他在1997年考取了中国第一份直升机私人驾照,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拥有公务机的超级富豪。他酷爱飞行,最多时他拥有7架飞机。他会自己驾驶飞机去参加国际会议。《大西洋月刊》的James Fallows驻中国期间曾去长沙采访张跃。James Fallows自己也是一名飞行爱好者。他在一篇关于张跃的特写中说,这位亿万富翁会深夜跟他讨论最新性能的飞机。
但是自从张跃“迷上”环保以后,他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越来越同环保相关,而距离“财富”越来越远。在采访中他越来越不愿意谈论生意,而越来越愿意谈论环保和“拯救地球”。
这可能同远大的状况有关。中国的电器制造业已经出现了一批千亿企业。同格力、美的等公司相比,远大在规模上已经掉队。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当然很多。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同张跃个人的性格相关。一些关于张跃的报道都会提到张跃对这家公司的超强控制力、他的“道德洁癖”和他对做强而非做大的推崇。
另外一种可能是,张跃已经不再单纯地将商业目标作为他的追求。毕竟,在20多年前,他就已经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他有更多的时间去考虑除财富之外的事情,那可能是一个更宏大的目标。
他选择的目标是环保。
在我们的记者韩牧的采访中,你能看到很多张跃的狂言,诸如,“你别看泱泱大国,没有多少人在做事,地球的问题没有人在管,只有我们在管这些事”;“我最终担心的是十年二十年以后,我这个产业能否广泛推广,能否造福全人类”。
无论是远大的空调技术,还是他建设世界第一高楼(被媒体称为“天空之城”)的方法,着眼点都是“环保”。他也得意于自己同包括知名的环保主义者如阿尔·戈尔的交往。《财富》杂志将他列为全球25位环保创新者之一。同在这个榜单上的,还有特斯拉的创始人伊隆·马斯克。
“可以说,在过去十年,张跃对远大最重要的改造,就是将其穿上一层环保的外衣,在环保的包装和口号下建立起全新的商业模式。”韩牧在封面文章中写道。
质疑者可以批评这是张跃想要利用环保来实现商业目的。但我却相信张跃是真的想要对环境保护做出一些努力—— 当然,作为一名企业家,他只能通过商业的方式。 毕竟,从他过去的经历判断,他在迷上环保之前就已经足够富有;而环保也真的没能帮助他变得更富。
张跃的名片上印着“地球卫士”的字样。一个务实的商人会嘲笑这个湖南人不切实际的狂想。虽然现在是一个创业和创新的年代,但是主导绝大多数创业者们的动力,和张跃在1992年创办远大时的动力相差不大:变得富有。
只是在今天,可能财富来得要更加容易更加迅速。在各种媒体上都可以看到因为公司上市而迅速跻身亿万富翁的例子。互联网让年轻创业者们可以在短期内迅速获得巨额财富。而那些刚刚变得富有的年轻人们,他们挥霍财富的方式,也和登上《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之初的张跃们并无太大区别:豪车和私人飞机。
但是,对于今天绝大多数的互联网富豪们而言,如果商业仅仅止步于绞尽脑汁让人们去点击更多网站广告,或者让人们去购买更多的东西(这些东西甚至可能是假冒伪劣的产品),这样的商业也就太可悲了。商业需要更多的可能性,也需要更多的想象力。
伊隆·马斯克让人兴奋,是因为他开拓了商业的可能性。凭借创办Paypal,伊隆·马斯克已经成为富人。如果伊隆·马斯克接着去创办一个社交网站,或者一个电子商务网站,那他只会成为硅谷的另一个“成功故事”,而不会像今天那样赢得这么多人的赞赏。人们赞赏他,因为他在尝试电动车制造的新的可能、航天航空的新的可能、再生能源的新的可能。
张跃也是如此。
这样的人让我们对商业始终抱有敬意。 ——李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