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三年一出戏,不急

财经天下周刊 / 2018年08月23日 02:25

生活

冯小刚三年一出戏,不急

朱柳笛

他是圈内公认的劳模。从1993年的《北京人在纽约》开始,保持平均一到两年拿出一部质量稳定的电视剧或电影的节奏。

2013年拍摄的《私人订制》,算是还了华谊兄弟投资《一九四二》的债。这之后,冯小刚一下停了3年。

他跑到洛杉矶去发呆、画画。就坐在7月的院子里,套一件衣服,陪在家人身边,不咸不淡地说话。寂寞了,约三两闲人吃饺子喝酒,一天就沒了。

其实哪里算真正的休息,这期间,他又监制了两部电影,还主演了一部《老炮儿》,轻松拿了金马奖影帝,以及以金立手机代言人的身份,和余文乐合作了一部商业广告《手机芯战》——只是坚决不拍电影了。

这种坚决来自于拍了太多年的疲劳感。他觉得拍电影应该是有感而发的一个事:“你要把它当成是必须要拍,动作就会变形。”所以,创作这事儿不能变成一个任务,他希望是更从容地、甚至需要往后退几步,再培养自己对电影的感情。

直到今天,即便是什么也不做地待在家里,冯小刚依然每天都能收到数不清的剧本:“我都在看,但往往都不值得拍。”

钱不少。到了这个阶段,物质也不是什么困扰他的人生命题了。冯小刚吃不了任何有荤腥味儿的大餐,最喜欢炸酱面、饺子和西红柿炒鸡蛋,还包括剩菜里的葱段蒜瓣,因为入味、香。抽烟也朴素,十块钱一盒的中南海。听起来像是一个落魄中年男人的食谱。

中年男人冯小刚已经58岁了。“像我这个年龄,不是要拍更多的电影,是要拍值得拍的电影。”右手食指和中指掐着香烟,他慢条斯理地说。

“你说,人心呢?”

什么是冯小刚觉得值得拍的电影?

最近打动他的是意大利导演保罗·格诺维瑟的作品《完美陌生人》——7位多年好友聚在一起吃晚餐,忽然决定与在场的每一位共享自己手机上电话、短信和电子邮件的内容。许多秘密因此展开,7个人的关系也开始发生波动。

“电影的内核是非常大的,直指人心。这样的电影,我挺喜欢的。”这些年,冯小刚越来越频繁地提到这个词:人心。

“你说,人心呢?”他叫嚷着,“我觉得现在好多电影,看起来很时尚,好像和时代同步,但实际上,它跟我们的社会人心没发生关系。你看完这些电影,能说多了解中国社会什么样吗?看不出来,把生活美化得很厉害。”

一定要和“人心”发生点联系,成了他拍电影的一种标准。

拍完金立的商业广告《手机芯战》,他开始认真构思《手机2》的剧本,甚至在工作室发起一个“先锋试验”:让5个年轻人停掉手机的互联网功能,只使用基本的电话和短信。

拍《手机》的时候,其中一款海报把手机做成手雷的样子时,冯小刚已经预见到这件小东西对人产生的影响。当然,还不至于像今天一样深刻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至少在他喊“你能不能不用手机”的时候,很多演员还能轻而易举地做到。

但这一次试验,焦虑升级了。工作室里,有人因为不能使用手机导航,开车时找不到回家的路;也有人不带钱包,支付功能停掉后,连一个羊肉串也买不了。

“手机开始全面控制你。它分量不重,轻而易举地能从窗户扔出去。但它就像粘在你手上一样,扔不出去,也没有决心扔出去。”当然,手机粘在手上的,也包括他本人。

冯小刚在享受着技术革命带给人类生活的改变,但回到拍电影,他最关注的是“控制”带给“人心”的变化,如果把这个命题具象化,是冯小刚想要捕捉现实题材的欲望,以及拿思想去丈量世界的尺度。

一旦涉及到这些标准,他是不可以妥协的。

“如果三十岁我可以妥协,退而求其次,因为来日方长;但我已经快六十岁了,借社会新闻里经常使用的一句话,‘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我就不愿意妥协了,因为时间无多。赚钱的目的是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折了也不用愧对金主。”这是他在洛杉矶长时间发呆时暗下的决心。

搭档20多年的好友刘震云称“人心”其实就是冯小刚的赤子之心,说白了,相信生活里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就是拍圆的,没道理”

除了挑选范冰冰为《我不是潘金莲》的女主角,冯小刚出人意料的想法还包括拿圆形画面构图去拍摄这部电影。

如果读完刘震云的原作,听起来让人浮想的名字会立刻变得沉重——农妇李雪莲为自证不是“潘金莲”而四处告状,从而引发一连串的人物命运改变,是极具现实感的荒诞故事。

关于李雪莲角色的选择,冯小刚会变换着跟刘震云商量。一次在河南的时候,冯小刚跟他打电话,说范冰冰来演是最合适的。

“理由是反差非常大,如果反差大,她就有可能在反差的缝隙里最有创造性地塑造一个特别好的形象。”刘震云回忆说,他接受了这一次的建议。

等到第二次,建议是“拍圆的”。

冯小刚觉得这个故事很荒诞、很中国,只有中国才能发生这样的事:“这个圆的画面很像元宋时期的文人画。再加上乡镇、古镇,很有古意。”

刘震云心里直嘀咕:“这个老头是不是走得太远了一些。”

第二个建议遭到了包括刘震云、王中磊在内的整个创作团队的围攻,包括好友张国立。除了摄影师站在冯小刚这一边,剩下的一个没有。

“这是一个挺冒险的事,因为电影这样一个方形,100年来没有变。本来拍这样的题材,面临的困难特别多,你还突然要在审美上改变所有观影人的习惯,我觉得刘震云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张国立说。

这期间,刘震云甚至发动了一场“婺源政变”来抵抗圆形构图。其实是一个夜晚的酒局,众人纷纷劝说下,冯小刚发了大火,最后佯装喝醉,摔门而去。

他回忆起当时的怒气:“我不想再解释这事了。没道理,我就想拍圆的,不行吗?你们丫谁不想投资,你们丫就别投,我自己投资。”

刘震云嘲笑他:“自己说不圆,摔门有什么用啊?”

最后的结果是,刘震云想通了圆形构图的表达:“虽然有限制,但所有的创新,都必须是在有限制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来。”

与其说想通,更像是好友对冯小刚个性和理想的一种妥协。

饭好不怕晚,茶吃后来酽

冯小刚拧巴,对很多事物有自己的要求。

《我不是潘金莲》拍摄前,他对范冰冰说,这角色不讨好也不要搏同情,不能往漂亮化妆,没有特写和近景,拍的戏可能有一半要剪掉,失败的风险也很大,拍摄预计三个月不能请假,每场戏需要事先排练,也没有预算付高片酬,拍摄完成前不会有媒体探班和宣传。

“你接受吗?”他问。对方沒有片刻的迟疑,爽快地回答说:“行!”

等到了婺源的古镇,身着剧组提供的农妇衣裳的范冰冰,怎么看都缺点感觉。冯小刚让人在田间地头收了农民真正穿的衣裳回来,让范冰冰换上,才觉得找到了他要的那个感觉:“哎,对了。”

这些要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圈子里对冯小刚公认的第一印象:严苛,有时候会暴戾,周围的人很怕他。

在前往剧组前,演员张译的想象就是如此,他甚至一度以为所有人可能会在异常紧张、大气不敢出的氛围当中进行创作。

第一天拍戏,整个过程中,冯小刚一个字都没跟他说。“我以为他放弃了我,今天这场戏完了,我可能听到‘请你离开,换个演员。”张译形容心里的惶恐。

当天晚上,这场戏拍完,冯小刚让人通知他一起吃饭,他的想法是:可能是送别宴席。

去了,冯小刚兴致很高,挨个敬酒,压根儿不提拍摄。实在忍不住了,张译吐出一段话:“这戏超出了我有限的拍摄经验,您怎么不在现场辅导和纠正?平时在片场,导演就是演员的一面镜子。”

冯小刚乐了:“如果你有问题,我自然要说;如果你没有问题,我为什么要说呢?”

12年后,再度合作的范冰冰评价冯小刚变得温暖了,但他自己觉得并不是。

“那个时候遇到问题,你就会很着急焦虑,但现在因为你拍得多了,经验多了,现在你都知道,马上能找到解决办法。”他解释说。

现在,冯小刚越来越不着急了。他花三年时间让自己重新对电影积累热情,等《我不是潘金莲》拍成了,他在微博里写道:“三年一出戏,不急。饭好不怕晚,茶吃后来酽。”

1.爱家家居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爱家家居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爱家家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爱家家居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爱家家居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