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也能打工

财经天下周刊 / 2018年08月04日 22:41

新闻

智障儿打工失踪 慈父奔走400砖场贴上万启事

陈晓蕾

郭惠珍生下儿子,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样子有点不一样:“咦,鼻子好扁……”医生证实她儿子患了唐氏综合征。这是因为染色体出了问题,除了外貌可能头歪、眼斜、鼻扁、口细、肌肉张力差、手指短小等等,大部分都是轻度或中度弱智。惠珍脑袋里都是问号,不是35岁以上生孩子才可能这样吗?自己才28岁,第一次当妈妈啊!丈夫身体健康,家里人都没有这病。“为什么是我?600个小孩中才有一个唐氏综合征,为什么我不在那599个中?”她不断问。

眼泪擦干,惠珍辞去工作,背着儿子四处上课。她当时只希望儿子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万万没想到25年后儿子竟然可以工作,不但有收入,甚至有机会到日本京都一间酒店学习做绿茶甜品!

香港智障人士的数目,是估算出来的。

香港政府统计处在2006年11月至2007年12月调查过,在复康院舍居住的智障人士大约有7800人,住在家里的,调查人员问到了大约 10000人。可是在服务中心登记档案的智障人士有31000人。换言之,起码有超过13000个家庭没有告诉调查人员。再综合各方资料,统计处估计全港智障人士数目介乎67000至87000之间。数以万计的智障人士,隐于小区里。

1970-1980年代,香港还会有家庭把智障小孩关在家里的厕所不让出来。可是1980-1990年代,智障小孩普遍开始接受教育,政府也有伤残津贴。根据统计处调查,智障人士受教育的比例比全港平均值还要高,可是学校只能待到18岁。

少于三成智障人士可以有工作机会,绝大部分是一些社会福利机构开设的“庇护工场”,做些简单的折信封穿珠子等手作;少部分也可去外界工作,有社工专门负责“辅助就业”。香港政府要求公务员起码招收2%残疾人士,包括智障人士;社会福利机构也曾经签署约章答应聘用同等比例的残疾人士;商界虽然没有明文要求,亦有公司负起社会责任,例如一些连锁快餐店、清洁公司会聘请智障人士。可是,智障儿不一定能够适应外间的工作环境。2002年后,香港出现一些社会企业,在做生意之余也尽力聘请不同的弱势社群。这些社企数目愈来愈多,智障人士开始有选择。

智商只有20,等于两岁小孩水平的严重智障人士,也有机会去东华三院“创毅蔬菜加工及批发服务”工作。凌晨4点人们已经开始上班,把各种蔬菜瓜果切粒。7点货车把整理好的瓜菜运走,大家休息吃早餐,又再工作到中午12点。这个菜档在2002年设立,第一年已经有钱赚,目前利润高达7位数,员工曾经分得一个半月花红。

而3年多前创办的“iBakery爱烘培”面包工坊,就有不少轻度弱智、自闭症、唐氏综合征的员工──其中包括了郭惠珍的儿子荣新。

荣新笑起来好甜,小眼睛眯成一线,可是一开始工作,笑容马上收起来。他熟练地拿出工具:用大的电子磅称面粉,用小的电子磅称酵母粉,非常小心看准分量,然后把面粉、酵母粉、蜜糖水一起倒进搅拌机。面团拌和,放10分钟后,会在冰箱搁18小时──这就是“宵种”,完全没有科学添加剂,所有iBakery的面包、面团都混入这天然宵种,质量相当好。

由简单的制作过程开始,逐步掌握整个工序,荣新已经可以独个儿完成烘制提子松饼等项目。“牛角酥、百力松子包、蒜茸包、肠仔包……”荣新笑着在iBakery的店里逐一介绍:“我们做的!”

“他啊,好喜欢这里。明明9点开工,8点15分已经过来,午餐一吃完便嚷着上班。”惠珍刚好也来做义工。这里还生产曲奇饼,一到节日旺季,不少有心人会来义务帮忙包装。iBakery刚刚接到两千盒绿茶曲奇的订单——这是一间上市建筑公司的周年晚宴,特地订来送给宾客。而这绿茶的配方,就是日本京都凯悦酒店特地免费教的,酒店甚至提供食宿,让荣新和同事来实地学习。

多亏这些义工和商界支持,社会企业才有机会站稳脚跟。iBakery目前大约有50名员工,超过一半是残疾人士。虽然至今未能自负盈亏,但除了面包工坊,已经先后开设餐厅,在大学和医院设小卖档,短期内还会开设曲奇工场,希望能提供更多就业机会。endprint

1.爱家家居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爱家家居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爱家家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爱家家居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爱家家居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