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店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于刚:聚焦在那些永远不变的事情上

财经天下周刊 / 2018年08月14日 05:57

新闻

1号店董事长联合创始人于刚移动商务 革命而非进化

王卜

于刚很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言辞,他不爱把话说满,从不攻击同行企业,也避免惹上任何形式的“绯闻”。他会定期在个人博客里发布一些探讨行业的文章,把自己的观点用文字展现出来。只有在谈到他最擅长的供应链管理时他才会格外神采飞扬。在人人爱高调的互联网圈子里,他无疑是个例外——谦虚、学术,不与任何人为敌。

如果1号店也有人格,那么它跟它的创始人于刚也十分相似。在3C、服装等利润丰厚的垂直类电子商务如日中天的时候,它选择了没有人愿意、敢于尝试的日用百货综合品类。从图书到电器的历次电商价格大战中,1号店也一直明哲保身。

“我们是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新人。”这是于刚最常说起的一句话。但现在,他有了足够的为之自豪的理由。2013年,1号店销售额达到115.4亿,在不到6年时间里增长了2885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类网上超市。于刚将过去将近6年看作是1号店打地基的时期,现在,它到了一个“视野更宽阔”的阶段。

《财经天下》周刊 = EW

于刚 = YG

EW:2008年1号店刚上线时,营业额才400万,去年则突破了百亿大关,这个规模对于1号店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YG:几年前我就想到1号店会达到百亿规模,就像我现在想到1号店一定会过千亿,只不过发展速度比我早先的预估还是快了一些。过往的业绩都是里程碑,不会是一个终极目标。过去的几年我们都在打基础,所以整个企业对外的声音还是很低调的,基本上是埋着头在走。

EW:计划什么时候上市?

YG:目前还没有计划。

EW:为何你一直以来很低调?

YG:低调是我的搭档峻岭(1号店CEO刘峻岭)和我的个性。从做企业的角度,我一直觉得我们才做了五六年时间,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新人,有大量别人做得好的地方自己要学习,迎头赶上;另外,我们也知道,还有很多基础工作要做,我希望能打造大的格局,而不是在某个方面一饱和就遭遇瓶颈。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好的位置,首先系统比较完备,可以容纳更多的流量,尝试更多不同的商务模式,比如现在流量再翻十倍,我们的系统不会有大的问题,所以这点基础是打好了;第二个,企业文化基础打好了,一个高执行力的团队建起来了。好的氛围和决策机制能让企业经受住各种各样的竞争。

EW:1号店曾遭遇过哪些瓶颈?

YG:上亿、上十亿、上百亿都是坎儿,因为上这个坎儿的时候要求你的系统、人才、供应链架构都能适合这个规模。只不过在不同坎儿的时候面临的瓶颈不一样,比如早期的时候商务模式是一个瓶颈,模式没做对就没有流量、没有订单。比如,我们创业之初就犯了很多错误,当时我们采用非互联网式的目录营销方法去推广,结果一上线就印制了10万本目录,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互联网的做法,因为它的信息、库存、价格是静态的,而且印制目录成本很高,这就是非常惨痛的一个教训,一下就损失了100多万。

后来物流、仓储、系统又成了瓶颈。以前我们经常过春节的时候会截单,因为订单大幅增长,我收不了那么多订单,没有办法。但今年我们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因为物流系统做得非常好了,可以应对爆发式的增长;现在最大的瓶颈是人才,要有互联网思维、不断创新的人才,可以快速学习、跟上形势、引领潮流。总是处在学习的和自我更新的状态,这点非常重要。

EW:1号店正在上海浦东筹建一个大规模的物流基地,跟以后的规划有什么联系?

YG:这块儿还在筹备中,但我可以讲我们在东莞的一个类似的在建项目。物流仓储以及整个供应链管理是电子商务领域非常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一块儿,1号店这方面做得不错,但是我们仍然一直受仓库的制约,一共爆仓过六次。这在互联网电商企业里也算是比较严重的了。每次爆仓之后直接影响我们的发展速度,也直接影响顾客体验。爆仓之后就是搬仓,每次搬仓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电子商务的搬仓并不是说关门不营业了,而是前台仍然在销售,后台像蚂蚁搬家一样慢慢搬过去,在这个过程中投进大量成本。所以我们希望建造比较大型的甚至大量自动化、高效的仓库。

EW:什么因素仍然在制约着1号店壮大?

YG:你要说制约,恐怕还是我们自己的思维方法。我觉得1号店的决策机制还是很好的,一个是快速决策,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作出决策,不会让决策长久地只停留在概念和讨论上。这就要求内部机构扁平化、决策果断,还要求团队执行力非常强。第二个是我们有不断回顾和纠错的机制,不让我们犯的错误走太远。每一个决策都做对是不太可能的,我们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我们不会让其成为致命的错误。所以唯一的制约就是我们的思维,如果跟不上潮流,没有远见,那我们就落伍了。我觉得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必须要具有这些特质,敢于冒风险,也有纠错机制在。

在公司里面要倡导这种文化,创造一种创新的氛围,让大家不怕犯错误,有强有力的执行力。

EW:在创新、试错的过程中,有没有惨痛教训?

YG:当然有了,比如前面提到的目录营销。还有很多教训,比如上线不久的时候,我就非常欣赏美国Gilt的“名品特卖”这种商务模式,结果我们很多年以后还没有行动,后来这个想法被别的电商采用了。这是我后悔的一件事情。当时一方面觉得我们自己的商务模式发展挺好,另一方面考虑到美国的模式在中国不一定行得通,就把它搁置在一边了。我们现在成立了一个创新孵化平台“1起创”,有什么好的创新模式,很快就可以去尝试和孵化。

EW:“1起创”具体如何运作的?

YG: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形式,我是创新中心的Executive Sponsor,下面有两个团队,一个是决策团队,一个是导师团队。导师团队由各个部门和领域的专家组成,定期要换人。有一些人如果他在这上面花的时间不够,会把他换掉。这是正常职位之外的一个兼任工作,内部员工、合作伙伴甚至顾客都可以在“1起创”上提出创意,创意经审核后提交给决策团队。评估的标准就是这个创意的可实现性、它的价值以及我们需要投入多少,完了之后就提交给决策团队,我们来决定做还是不做,要做需要投入多少资源,是否投入这个资源,又怎么考核其成功。然后就开始孵化,最后推广。当我们决定投入要做的时候,就成立项目组,把它做成一个雏形出来,一旦说这个模式行,那就专门组建一个团队来执行。endprint

EW:在你看来,对企业发展推动特别大的创新项目有哪些?

YG:像我们的团购、名品特卖、试用中心,还有供应链上的创新都是推动很大的。供应链的创新我们做了太多了,不然我们的库存周转不可能从以前的四五十天降到后来的三十多天,现在降到二十多天,而且马上我们希望降到十几天,这个目标今年我们就要实现。我们的库存周转在同行业里不逊色于任何竞争对手。这些创新直接给我们带来效率提升和品牌对外的认知度。再比如团购,我们推出团购以后,那一年内出现了5000多个团购网站,现在没剩多少,但我们的团购业务发展得非常好,1号店的团购品牌“1号团”已经是行业内实物团购的第二。

我们刚刚举办了一个创新开放日,公司有几十个项目,每个项目团队上去讲他们做的创新,以及这个创新能为公司提供什么价值。这些创新都是围绕着特定主题的,比如商务模式的创新、供应链的创新、为提高效率进行的流程创新,大概是这几个大的方向。

EW:今年重点攻克的方向是什么?

YG:持续优化我们的供应链,尝试新的商务模式,比如O2O,还有一个就是大数据分析,为此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上百人的BI(商务智能)团队。我们前面有一个叫UED(User experience design)的团队,这个团队专门邀请消费者过来,直接观察他在1号店的购物行为:他是怎么进入网站的、怎么看的、怎么搜索、怎么购买,甚至他的眼睛盯在哪一个区域我们都看得到。

EW:1号店今年在移动端上有什么计划?

YG: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手机的特质来发展移动端,比如说它的定位、扫描、图像识别和感应功能、与别的设备之间的互动功能等。我希望将来移动是我们的主流,PC是辅助的,所有的思维方法都按照移动来做,所有的功能在移动上先推出来,同时在PC上也要实现。

EW:O2O是时下最热点的话题之一,很多企业都在做尝试,1号店打算怎么做?

YG:我们今年会做大量尝试,比如跟传统商超连锁、便利店等实现线上、线下打通,1号店提供系统、平台和客流量,帮它们在线上实现销售,让顾客享受多渠道的购买:顾客可以到线下店去买,店里没有的商品可以上网购买,可以到实体店里去取货,实体店也可以送货上门。我们正在跟山西最大的零售商美特好合作,还有几个项目也在进行中。

EW:尽管很多企业都在尝试O2O模式,但这几年都没有很成功的案例,问题在哪里?

YG:困难一个在于系统的打通,毕竟线上、线下系统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个就是传统零售商的决心。如果不是最高层直接来推动这个事情、全身心来做的话,半信半疑肯定是做不好的。

很多传统零售商认为我本身就有物流,直接就可以用,但实际上是有很大差别的。

我和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的高层都有多次的交流。我发现问题之一是他们缺乏用互联网的人才来管理电商,第二是没有把电子商务和现有的业务剥离出来独立经营,这样经常会产生线上和线下的冲突。还有就是对系统的重视程度不够,相比起电商,传统零售企业的IT人才比例确实是不够的。

EW:这两年互联网企业发生的大事特别多,比如崛起。互联网格局的变化对1号店有什么影响?

YG:对我的触动很大,一个新的App,或者新的方法,可以很迅速改变一个行业的格局。这里面就凸显了创新的优势,我一直认为创新对于互联网企业是生命线,企业必须要不断创新,不断敢于自己革自己的命。1号店现在也在用移动互联网来革自己的命。

另外,外面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甚至是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一点于我还是很清醒的,第一我要让我(1号店)的体魄非常强壮,可以抵抗外面各种各样的“病毒和细菌”。第二我要非常敏锐,可以看到将来三年、五年是什么样的。一会儿出现个小米模式,一会儿又出现一个黄太吉模式,若老是去追这些潮流的话,我们是追不上的,还是得聚焦在一些永久不变的东西上。这就是顾客体验,就是产品的丰富度、优惠的价格和给顾客提供的便利,这个过去不变、现在不变、将来也不会变。

What I Have Learned

面试(别人)时最在意什么?

我最在意的是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发展的潜力。

你的公司需要什么素质的人?

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在时间管理上有哪些心得?

我在每天结束时,会腾出时间来思考和回顾当天所做的事情,看看做得怎样,并把第二天的工作进行优先级安排。

一个你最想推荐的App程序是什么?

百度音乐,它伴随着我度过了很多旅行时光。

你的公文包里都有哪些东西?

书、iPad、USB、手机充电器、护照。

你如何衡量成功?

我认为成功就是做自己想最做的事情,并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实现自我的价值。

职业生涯早期犯过让你刻骨铭心的一个错误是什么?

轻视了合同的重要性,导致我花费了100万美元赎回了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

从商第一年,你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什么?

不管多能干,自己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团队的能力是巨大的。

对你来说,作为一名掌控者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有远见、有视野,并能给出正确的方向,同时Empower团队。

你最想提高的一项技能是什么?

高尔夫。

你最推崇的一名商业领袖是谁?

乔布斯。endprint

1.爱家家居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爱家家居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爱家家居",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爱家家居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爱家家居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