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0221 乐高大电影霸气三连冠
杨蕾
2月初上映的《乐高大电影》,看起来更像是一部90分钟的乐高玩具广告:蝙蝠侠、超人、自由女神、林肯总统等形形色色的人物,都以积木玩具的形象登场。但由于受到乐高迷们的追捧,这部电影已经连续两周蝉联北美票房榜的冠军,完胜同期另一部迪士尼动画大片《冰雪奇缘》。
《乐高大电影》由乐高与华纳兄弟联手推出,6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上映首周就已经收回,截止到2月17日,美国总票房已达1.29亿美元。而对于乐高(Lego)公司,这只是一个开始,票房之外的收入正滚滚而来。
作为全球第二大玩具制商,乐高只有两种主要产品—颜色、形状、大小不一的塑料积木和迷你人偶。2012年,乐高制造了457亿块塑料积木—全球人均86块,以及3.4亿个迷你人偶。
一个乐高的铁杆粉丝,一定会在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就去官网上寻找电影的配套人物。《乐观大电影》中人物众多,超人、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都不是主角,蝙蝠侠甚至沦为男主角普通乐高小人艾米特的“司机”兼“保镖”,艾米特联手影片中的各路英雄,最终完成了保卫地球和平的任务。众月捧星的剧情设定当然不是为了成就一个好莱坞式的平民英雄,官网上17种《乐高大电影》周边产品已经同步发售,包括相关人偶和电影场景。看上去像是在苦笑的艾米特售价29.99美元,邪恶暴君的巢穴售价69.99美元。已经有美国媒体预测,最终其周边销售额很有可能超过票房收入。
创新是乐高的传统。乐高玩具的创始人克里斯第森是一个在丹麦比隆小镇的出色木匠,1932年,在一次金融风暴后,克里斯第森的生意受到严重影响,但他勇于尝试新的机会和技术,做出了第一件木制玩具,乐高积木的初型由此产生。15年后,克里斯第森发现塑料是制造玩具的理想材质,乐高公司进入了塑料时代。任意两颗乐高积木可以互相拼搭,积木之间的误差只有1/500毫米。
在互联网时代,积木和人偶这种最传统的玩具能够继续得到孩子们的认可,正是得益于乐高将影视题材玩出了新花样。
乐高从1990年代开始将热门影视人物作为卖点,陆续推出《辛普森一家》、《达斯·维德(Darth Vader)的死亡星》、《超人》甚至是《巨蟒与圣杯》等不同题材的玩具套装,尽管这些套装玩具售价大多高达几百美元,但仍有众多粉丝愿意以高价收藏,1999年推出的“星球大战”系列销量达到预期的6倍。而在此之前,乐高的玩具主题主要来自于童话故事,如太空、城堡、海盗和西部历险等,随着孩子们越来越痴迷电子游戏,这些传统题材不再能打动他们。
影视题材大受欢迎,乐高决定创造自己的故事。2011年,乐高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乐高幻影忍者》和配套的电子游戏,当然,还有“忍者”系列的玩具套装。
乐高在大屏幕上的成功,也让合作者华纳兄弟大有收益。在《乐高大电影》之前,华纳兄弟电影公司一直倚靠真人实景电影,与迪士尼、梦工厂等电影公司相比,华纳兄弟在动画电影上乏善可陈。
目前双方已经开始手制作续集。
《乐高大电影》剧情十分创新,各种英雄人物汇聚一堂。endprint